联系客服
客服二维码

联系客服获取更多资料

微信号:LingLab1

客服电话:010-82185409

意见反馈
关注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linglab语言实验室

回到顶部
第12届“望道修辞学论坛”学术研讨会日程安排

824 阅读 2021-11-30 09:19:46 上传

会议讲座: 会议

时       间: 2021.12.04~2021.12.05

形       式: 现场

人       数: 待定

第12届“望道修辞学论坛”学术研讨会


本期导读

11月26日,复旦新学术发布了“纪念《修辞学发凡》问世90周年暨第12届‘望道修辞学论坛’学术研讨会”的活动预告后,陆续有老师来询问观看研讨会的方式。为方便老师们收看,复旦新学术将会转播此次活动。观看方式已经在本篇推文“6.会务安排”处进行更新,敬请有兴趣的老师和读者们关


“1

会议名称

纪念《修辞学发凡》问世90周年 

暨 

第十二届“望道修辞学论坛”学术研讨会


“2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陈望道研究院

复且大学中文系

《当代修辞学》编辑部

陈望道研究会


“3

会议时间

2021年12月4-5日


“4

会议议程


开幕式(12月4日上午)

时间

主持人

特邀嘉宾(按姓氏音序排列)

9:00-

10:20

岳娟娟

复旦大学

中文系党委书记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

陈望道研究会副会长、陈望道先生亲属陈振新教授、朱良玉女士

中国修辞学会会长陈光磊教授

复旦大学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陈玉刚教授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

顾东辉教授

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

胡范铸教授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

陶寰教授

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刚教授

复旦大学中文系宗廷虎教授


学术报告(12月4日上午)

时 间

主持人

报告人

议 题

10:30-11:00

祝克懿 教授

(复旦大学)

陆俭明 教授

(北京大学)

再议语言

信息结构研究

11:00-11:30

陶 寰 教授

(复旦大学)

胡壮麟 教授

(北京大学)

中国功能语言学的先行者——庆贺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出版90周年

11:30-12:00

霍四通 副教授

(复旦大学)

陈 平 教授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英语和汉语专名指称功能的对比分析

学术报告(12月4日下午)

时 间

主持人

报告人

议 题

13:30-

14:00

王文斌 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

李宇明 教授

(北京语言大学)

语体与机器

14:00-14:30

方 梅 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

王文斌 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

从指元状语的语义指向规律透视汉英时空性特质差异

14:30-

15:00

陈昌来 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

方 梅 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

从状态形容词看修辞手段在构词形态的沉淀

15:00-

15:30

胡开宝 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

陈昌来 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

表否定评价的立场标记“少来”

15:30-

16:00

文 旭 教授

(西南大学)

胡开宝 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

基于语料库的修辞研究:议题与方法

16:00-

16:30

田海龙 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文 旭 教授

(西南大学)

比喻语言与认知

——兼论认知修辞学的某些基本问题

16:30-

17:00

王振华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田海龙 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风格”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17:00-

17:30

陈振宇 教授

(复旦大学)

王振华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从庭审多模态话语到判决书单模态文本

学术报告(12月5日上午)

时 间

主持人

报告人

议 题

8:30-

9:00

毛履鸣 教授

(美国犹他大学)

陶红印 教授

(美国加州大学)

修辞学的社会属性及其语言学理论与实践意义

9:00-

9:30

刘亚猛 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

毛履鸣 教授

(美国犹他大学)

重读“濠梁之辩”:意义建构的可危性和认识谦逊的重要性

9:30-

10:00

赵 雪 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

刘亚猛 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

“情感转向”与修辞学的理论更新

10:00-

10:30

刘大为 教授

(复旦大学)

赵 雪 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闻语体——以《申报》为例

10:30-

11:00

霍四通 副教授

(复旦大学)

刘大为 教授

(复旦大学)

从学科识别度到修辞化的理论构想

11:00-

11:30

祝克懿 教授

(复旦大学)

霍四通 副教授

(复旦大学)

发展是最好的继承,创造是最好的纪念——重读《修辞学发凡》第一篇,纪念《修辞学发凡》出版 90周年

11:30-

12:00

储丹丹 博士

(复旦大学)

祝克懿 教授

(复旦大学)

20世纪以来汉语修辞学的历时建构与演变路径


闭幕式(12月5日上午)

时间

主持人

致闭幕辞

12:00-

12:10

祝克懿

(复旦大学)

刘大为 教授

(复旦大学)


“5

学者简介



陆俭明

陆俭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7月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并曾任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近20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2003年9月,荣获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在学界被誉为20世纪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八大家之一。




胡壮麟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导。曾任北京大学英语系系主任、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原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会委员会委员、原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校功能语法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文体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当代语言学》编委、《现代语言学丛书》编委。




陈平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语言与文化学院讲座教授。毕业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获现代汉语硕士学位;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语言学系,获语言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功能语法、话语分析、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及历史语言学。




李字明

1993年破格晋升教授。199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现为中国辞书学会会长,《语言战略研究》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语言学、语法学、心理语言学和语言规划学。出版《儿童语言的发展》《汉语量范畴研究》《语法研究录》《中国语言规划论》《中国语言规划续论》《中国语言规划三论》、Language Planning in China、《当代中国语言学研究》(主编)、《语言学习与教育》《李宇明语言传播与规划文集》《人生初年——一名中国女孩的语言日志》《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主编)等著作。




王文斌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机构“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学科评议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外语教育学”学科建设首席专家。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英国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13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学术译著5部。




方梅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语文》杂志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自然口语对话的互动语言学研究”首席专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语用标记形成机制的多视角研究”和“汉语动态呈现语法研究”;出版《汉语篇章语法研究》《浮现语法:基于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研究》《规约化与立场表达》(合著第一作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合著第二作者)等学术著作。曾获第十八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第九届和第八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等奖项。



陈昌来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研工部部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教学名师,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项目重大项目等多项,出版专著教材30多部,发表论文150多篇。




胡开宝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院长,兼任第三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Routledge“应用语言学研究前沿”(Frontiers in Applied Linguistic)系列丛书、Springer“语料库与跨文化研究”系列丛书(Corpora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主编,担任《中国外语》《中国翻译》等学术期刊编委。2009年获得上海市育才奖。2014年度获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被评为上海市外语界十大年度人物。2015年度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0年度入选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




文旭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育部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教育部英语分指委委员。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会长,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重庆市外文学会会长。国际学术期刊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Asian-Pacific Journal of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主编,国内外多种学术期刊编委。主要研究兴趣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认知翻译学及外语教育学。




田海龙

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特聘教授,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编委、系列丛书《南开话语研究》总主编、辑刊《话语研究论丛》《中国社会语言学》主编。曾任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等职。长期为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出版社匿名审稿,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国内多所大学审阅博士论文,为比利时鲁汶大学审阅申请欧盟经费的研究课题,为国家社科基金委、教育部以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资助局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评审课题。曾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作研究工作,应邀在芬兰、波兰、英国、德国、泰国、美国及中国多所大学作学术报告。目前研究兴趣集中在社会语言学、话语研究以及翻译研究领域。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研究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70多篇论文被广泛引用,成果两次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最近出版著作包括《社会网络中的话语互动》(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社会语言学新发展研究》(合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译著《语言与全球化》(费尔克劳著,商务印书馆,2020)、《话语、政治、日常生活》(合译,沃达克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




王振华

博士/后,上海交大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创建人、主任;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校长奖获得者。曾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交大外院英语系主任。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原副会长),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顾问(原副会长);商务印书馆《剑桥应用语言学年度评论》丛书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语言学前沿丛书》专家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悉尼大学LCT研究中心国际顾问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Language and Discourse LanguageContext and TextThe Social Semiotics Forum 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副主编或编委:Linguistics and the Humanity Sciences专刊特约编辑[Vol12,No2-3(2016),Special Issue:Appliable Linguistics and Legal Discourse]。在《外国语》《当代修辞学》《语言学研究》等多家核心期刊主持“司法话语研究”和“适用语言学”专栏。主持国家哲社科研项目2项,国家重大社科项目子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项目子项日1项,省部级社科项目3项,参与省部级社科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译著和教材23部,包括《马丁文集》8卷(2010-2012)、《作为系统的语篇——语篇语义学视角》(2019)、《法律语言研究:语篇语义视角》(2020)和译著《知识和知者:教育社会学的现实主义构建》(2021)。研究领域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法律语言学。研究兴趣主要有功能语法、语篇语义、评价理论、司法话语、多模态、语言与社会、功能与翻译。




陶红印

现任洛杉矶加州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教授、中文部主任,台湾师范大学英文系讲座教授、加拿大福尔布莱特研究讲座教授。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等校任教。目前研究兴趣涉及汉语话语语法、应用语言学及汉语教学、社会文化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以及英语语言学等。发表著述130多项。曾任美国中文教师学会会长,现任《汉语语言和话语研究》国际丛书的执行主编。另外也是海内外三十几家刊物和丛书的编委。




毛履鸣

明尼苏达州大学英语博士,现为美国犹他大学(犹他州)修辞写作系主任、教授暨亚洲及亚裔美国人语言文化研究部教授。主要从事西方修辞、中西比较修辞、批评语言学以及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编著7部;在美国修辞学核心期刊Rhetoric Society QuarterlyRhetoric Review,现代英语文学语言研究核心期刊PMLA,国际语用学核心期刊Journal of Pragmatics,大学英语修辞写作核心期刊College English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JAC,语言文学期刊Style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2015年获得迈阿密大学杰出学者奖。现任Advances in the History of Rhetoric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East Asian Pragmatics Rhetoric Society QuarterlyWorking Papers on Negotisting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cy:Practices and Pedagogies期刊编委。




刘亚猛

美国南加州大学英语专业哲学博士,曾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英文及修辞学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中文、语言学及翻译系客座教授,现任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特聘专家。




赵雪

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客座教授。研究领域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传媒语言、汉语国际教育。著有《电视访谈节目语篇研究》《新媒体语言探索》。在《当代修辞学》《光明日报》《语言文字应用》《语文建设》《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现代传播》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




刘大为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曾担任《当代修辞学》杂志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修辞学、语法学、语用学等,主要论著有《比喻、近喻与自喻》《比喻与创新思维》等,以及《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谐音现象的心理机制与语言机制》《语言对自身的指称》《意向动词、言说动词与篇章的视域》《作为语体变量的情景现场与现场描述语篇中的视点引导结构》《作为语言无意识的语感》等论文。




霍四通

语言学博士。1997年1月起在复旦大学任教,现为中文系副教授。近年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以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考释为中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汉语积极修辞的认知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博学笃行  福家报国——杨福家传》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中国近现代修辞学要籍选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修辞与真实——修辞学视角的汉语违实表达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格物树人  福家报国——杨福家画传》(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等。




祝克懿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当代修辞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研究院语言学期刊评价专家委员;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学术顾问/学术委员/兼职研究员/评审专家;专著、合著、主编著作十八部,论文(含合作)百余篇。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复旦大学科研项目数项;在研两项。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上海市语文学会常务理事;陈望道研究会副会长。



“6

会务安排


时间:2021年12月4日9:00—17:30

            2021年12月5日8:30—12:10

开幕式地点: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1401室

观看方式本活动同步会在复旦新学术钉钉研修课堂转播。复旦新学术研修课堂是复旦新学术为全国教师学者提供研修学习与交流的课堂,已经举办过多场线上线下的专业学科讲座、论坛、研修班,并不定期发布相关学术活动的信息与资源,欢迎扫码进入钉钉复旦新学术研修课堂观看

(*温馨提示:需下载钉钉App扫码,可以看相关课程和学术互动。)














相关图书















当代修辞学的阐释与建构:“望道修辞学论坛”论文集萃(第五辑)

祝克懿 主编

ISBN:978-7-309-15943-1/H.3126

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版 


《当代修辞学的阐释与建构:“望道修辞学论坛”论文集萃(第五辑)》精选自《当代修辞学》2019年第1期至2021年第3期所刊论文。31篇论文汇萃了海内外著名语言学者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对当代修辞学范畴理论的阐释与建构。包括九个板块的内容:1.纪念陈望道先生诞辰130周年专题,2.当代修辞学理论基础的多维探索,3.“消极修辞”的现代认知,4.“隐喻理论”的现代认知,5.“风格学”的现代认知,6.跨学科视野中的“话语研究”,7.跨学科视野中的“论辩与修辞”,8.“人工智能与修辞”研究,9.“新媒体语言”研究。
该书融入了海内外学术界对修辞生态的历时关注与当代思考,在弘扬修辞学传统,提升修辞学研究的前沿理论意识与科学解释力方面具有重要的语言学文献价值。


图片





本期策划 | 《当代修辞学》、复旦大学新学术网

本期编辑 | 学术君001号

本平台图文发布除特别注明外,版权归新学术网

新学术合作联系:fudanxinxueshu@163.com

平台使用图片除特别注明来源,均来自公版权网站

https://pixabay.com/zh

新学术门户:www.fudanxinxueshu.com

         www.xinxueshu.cn




 • end • 

点赞
收藏
表情
图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