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客服二维码

联系客服获取更多资料

微信号:LingLab1

客服电话:010-82185409

意见反馈
关注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linglab语言实验室

回到顶部
第五届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与民族语言研究高峰论坛

467 阅读 2019-11-14 10:54:40 上传

会议讲座: 会议

时       间: 2018.11.24~2018.11.25

地       点: 中国 北京 海淀区学院路15号北京语言大学

形       式: 回放

主办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

人       数: 80~100人

      2018年11月24日至25日,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联合主办,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承办的第五届“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与民族语言研究高峰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新综合楼1211室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新疆等地十二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二十二位学者宣读了论文,均为大会报告。来自多所高校的众多师生参加旁听和讨论。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语言大学崔健教授主持,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旺熹教授致开幕辞,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主任邢红兵教授致欢迎辞。

本次论坛宣读论文既有对于语言类型学理论的宏观研究,也有在类型学理论视野下的具体语言问题分析,涉及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吴语、西宁方言、藏语、景颇语、载瓦语、白语、彝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芬兰语等十余种语言/方言。

  11月24日由10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大会报告。

  戴庆厦教授的报告《景颇语句尾词的衰变与语言类型的转型》指出,景颇语句尾词出现衰退,是由于从粘着型向分析型转变引起的。

  刘丹青教授的报告《名词的“格外”功能——形态格的超范畴扩展》挖掘了多种语言格形态超越格范畴的功能,并指出超范畴扩展绝非形态格独有,而是每个形态范畴都可能具备的,关键是我们需要结合单一语言的深度挖掘和跨语言的比较,来揭示形态现象的超范畴扩展和跨范畴对应。

陆丙甫教授的报告《语序、节律和形态的统一解释》提倡用我们已经知道的简单现象去分析、解释复杂的现象。

  金立鑫教授的报告《汉语语序和论元配置混合的语法后果》指出普通话具有VO-OV语序和主-宾格、施-通格论元配置上的混合基因,这导致了普通话一系列的句法后果。

董秀芳教授的报告《汉藏语系语言中的评价性形态》指出,正确认识汉藏语系语言中的评价性形态,有助于加深对汉藏语系语言特点的准确理解与把握。

  胡素华教授的报告《连动结构的定义及与动补结构的关系——以彝语为个案研究兼与白语和汉语的比较》指出:采用不同的手段或者说某种手段丰富的语言会形成与之相应的语法体系,具有相应的结构特征。换言之,语言系统中有什么样的手段,该语言就会物尽其用,充分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来表达语法关系。

黄成龙教授《中国民族语言互动事件的编码方式》从功能-类型学视角,分析、讨论和阐释中国民族语言互动事件的形式类型、语义特征、形态句法特点以及互动义与其他语法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王双成教授《接触与共性:西宁方言方位词的语法化》指出:方位词的语法化具有一定的共性,西宁方言方位词的语法化与SOV语言接触密切相关。

黄树先教授《语义类型与汉语方言》论述了汉语方言在语义类型学上的价值,在语言快速消失的大背景下,倡导编纂大型的可供语义类型研究的汉语方言大词典。

  张定京教授《哈萨克语的定中结构关系范畴》尝试建立哈萨克语定中关系范畴的途径:找到哈萨克语中表达定中关系语法意义的所有的语法成分,并将它们按意义特点汇聚成分层分类的系统。

11月25日由12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大会报告。

  陈前瑞教授《〈诗经〉中“既、终”的分布与区域特征——兼论《商颂》语言的年代问题》尝试在区域类型学的思路下研究上古汉语,倾向于把《商颂》看成商代诗歌的传承,因为语言方面的证据并非偶然性的汇聚,但仍需要进一步寻找平行证据。

  汪锋教授《历史语言学与类型学——以白语松紧音为例》认为历史语言学从纵向角度探讨语言的演变与发展,语言类型学从横向角度探讨语言的共性与个性,二者的结合可以更完整地展现语言的面貌。

崔延燕博士《从演化类型的视角比较安多藏语与朝鲜语的送气擦音》从共时音系和历史来源两方面对比安多藏语和朝鲜语送气擦音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对送气擦音的演化模式类型进行补充和修正。

  盛益民副教授《汉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走到了何处?》指出:浙江绍兴话、瑞安话是更加典型的卫星框架语言,这种类型的成熟发展也是吴语重要的类型创新。

  李悦园博士的《谓词重叠的功能及语义关系》是一项专门针对谓词重叠的跨语言调查,除了对谓词重叠功能的跨语言趋势进行量化外,也提供了较为详尽的数据以探讨谓词重叠间的语义关系。

张定副研究员《现代汉语的不定代词系统》基于Haspelmath(1997)对“不定代词”的大规模跨语言调查和界定,尝试构建现代汉语的不定代词系统,初步考察其功能,绘制了相关的语义图。

  林青副教授《维吾尔语示证表达中的“第一人称效应”》指出:维吾尔语中第一人称与间接感知、推断和传闻表达形式共现时用于表达说话人的某种无意识状态。

  周晨磊博士《从“二”到伴随-工具格标记——甘青语言区域内的区域创新》指出:甘青区域内的汉语方言和一些阿尔泰语的伴随-工具格标记源自“二”的现象反映了甘青语言区域内的区域创新。

丁健博士《吴语路桥方言的完结体标记“爻”“完”“起”》考察了完结体标记“爻”“完”“起”的来源和发展,同时与普通话、温州话等进行比较,以期为汉语完结体的类型学研究增加一个精细化分析的案例。

  金海月副教授《景颇语助词e31与朝鲜语助词e的对比——兼谈如何认识跨语系语言的类型共性》分析景颇语“N+e31”与朝鲜语“N+e”的类型学共性与个性,同时就如何认识跨语系语言的类型共性发表了看法。

  朱艳华副教授《基于不同类型空间关系认知的载瓦语工具格标记及其功能扩展》指出:从库藏类型学的视角来看,载瓦语的工具格属于显赫范畴。

  崔健教授、金娅曦博士《朝鲜语狭义VN型复合名词的特征和地位》指出:朝鲜语狭义的VN型定中式复合名词无论在朝鲜语内部,还是在语言类型学的视野下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与会学者在语言类型学理论框架下,对不同的语言范畴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涉及语言共时与历时、古汉语与现代汉语、方言与普通话、汉语与民族语等,其研究广泛而深入。会议还有百余名语言学研究者与学习者进行了旁听,并对所关心的问题与学者们一起进行了讨论。

  刘丹青教授于会议闭幕式总结到,“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与民族语言研究高峰论坛”是中国本土类型学研究的重要会议,我们期待会议继续传承研究“中国语言”精神,汉语学界、民族语言学界以及外语学界共同努力,为中国的语言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促进语言学繁荣昌盛。

点赞
收藏
表情
图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