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客服二维码

联系客服获取更多资料

微信号:LingLab1

客服电话:010-82185409

意见反馈
关注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linglab语言实验室

回到顶部
石锋教授《语调研究是实验语言学的奠基石》(下)

1883 阅读 2020-08-25 19:46:03 上传 0KB

以下文章来源于 奈提柯斯先生

声明:本文经石锋教授授权发布,原文刊载于《实验语言学》第6卷第1期。如有引用请遵循学界引用规范,特此声明。


五、实例展示

     首先是同一位发音人的陈述句-疑问句的调域起伏度对比图形(图5)。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疑问句的语调特征:1、句末疑问焦点位置上的词调域最大化扩展。这是因为句末边界调和疑问焦点调的突显叠加在一起。2、疑问句调域比陈述句整体抬高8%。突显的焦点句一般都比自然的陈述句调域提升10%左右。

图5 陈述句-疑问句的调域起伏度对比图形(王萍、石锋,2010)

      再看强调焦点句的焦点在不同位置上的调域变化图形(图6)。通过各个位置的强调焦点句(深色粗线画出的、上行数字表示的百分比跨度)跟自然焦点句(浅色粗线画出的、下行数字表示的百分比跨度)的词调域和字调域对比,可以看出:强调焦点在句首和句中位置时,焦点所在的词调域扩展约35-40%,焦点后面的词调域大幅压缩,跟焦点调域跨度相差约50-60%,上线落差达到40-50%。强调焦点在句末时,因句末是动宾短语而有两种情况:若只在句末宾语,则宾语调域大于动词,扩展18%;若是在整个动宾短语,就是宽调域,动词调域扩展11%,宾语扩展4%。这就是强调焦点的音高分布模式。

图6 不同位置强调焦点句的调域变化图形(陈怡、石锋,2011)

      图7是强调焦点句跟自然焦点句的停延率对比图型。图中黑圆点标示自然焦点句的字音时长,其他则分别是不同位置的强调焦点句的字音时长的情况。首先是自然焦点句的时长表现为边界前字音的延长,约为15-20%。然后就是强调焦点所在的词末字音延长约为10-15%。二者叠加,约为25-35%。这就是强调焦点句的时长分布模式。

图7 强调焦点句跟自然焦点句的停延率对比图形(孙颖、石锋,2011)

      图8是特指疑问句的音高调域起伏度图形。特指疑问句的音高调域表现跟强调焦点句有类似之处。特指疑问词就是焦点所在。焦点在哪里,哪里的调域就扩展,特别是上线的提高很明显:在句首和句中都超过90%,句末也有85%。句首的“谁”后面没有立刻出现大幅落差,到句末词调域有下降22%。句中的“什么时候”后面落差37%。这是一种疑问焦点的音高分布模式。

图8 特指疑问句调域起伏度图形(阎锦婷、王萍、石锋,2016)

      图9是陈述句跟同型感叹句的时长停延率对比图形。图中浅色柱形是陈述句的字音时长,深色的是同型感叹句的字音时长。三对语句的图形具有相同特点:陈述句是前半句的字音较长,感叹句是后半句字音较长。感叹句焦点在哪里?句末语气助词和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和副词共同构成感叹焦点。语气焦点表现跟强调焦点不同,因为传递的信息不是一个词义,而是一种语气、一种态度、一种心情。

图9 陈述句与同型感叹句停延率对比图(成瑶,2017)

      感叹句末的“啦”一般看作“了”和“啊”的合音。二者的时长差别表明语义负担量不同,“啦”增加15-20%时长就是表达感叹语气的增量。感叹句末的“啦/啊”时长为90-103%,仅次于前接词的最大值,这表明了它在感叹句中的重要性。前两对语句都是前半句字音时长减少的量相当于后面字音加长的量(参见表1)。第三对语句表明,不能只在合适的陈述句后面加上“啊”就成为感叹句,而要调整原陈述句的韵律分布,才能跟“啊”构成感叹句。即感叹句有独特的韵律分布模式。

表1 感叹句与陈述句的停延率数据(1=100%)

      最后是三句式排比句群的音高起伏度图(图10)和时长停延率图(图11)。图10中四位发言人首句的句首上线都是97-100%,下线都接近40%(除男1是22%)。首句是为整个排比句群定位,后面的语句都向它看齐,形成一种典型的平行对应。这种平行对应可能是出于一种共同的心理机制,为适应相同的修辞语用效果的需要。

      人们通常讲到的音高重置,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每个句子结束后,经过停顿换气,再说下一个句子的时候所做的音高校准,调域对齐。这种校准和对齐不一定要完全相同,而是相互联系和彼此对应,具有内在的关联。

图10 三句式排比句群的音高起伏度图(张金爽,2017)

      图11是上述四位发音人同样的三句式排比句的时长停延率统计图示。图中在句间的空白格上标出停顿时长。排比句群各句的句首两字组名词是排比标识语,除男2末句之外,所有发音人都是后字大于前字,相差约15%。后面各成分的时长表现中也都可以明显看到平行对应的表现。排比的特征:1、有标示语;2、结构相同;3、语义相关;4、韵律平行对应。何谓排比?排,即平行;比,即对应。

图11 三句式排比句的时长停延率统计图示(张金爽,2017)

      三句式排比句群的音高和时长分布模式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在时长方面的平行对应比音高方面更为突出。四位发音人不仅每人的各排比分句之间的分布模式一致;而且四位发音人之间各排比分句的分布模式彼此一致。这是为适应相同的修辞语用效果的需要,以韵律的节奏感和层级感增强话语的感染力。以停延率表示的时长分布模式在语句的韵律表现中,常常是一个稳定的因素。


六、研究方向

     在长期大量的语调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有三条基本原理能够作为进行“信息结构-焦点类型-韵律模式”探索研究的基础依据和努力方向。分述如下:

     原理1是有声原理:因为人类语言是有声的,即,语言中的一切内容(结构、语义、功能、语用、情感)都是通过语音表现出来的;同时通过语音来接收和获得理解。所以对于话语音流进行适当的语音分析,应该能够得到人际对应的有序模式。

     原理2是必选原理:焦点的表现可以有词汇(含形态)、句法、修辞、语用、语音等各种方式。然而其中只有语音是必有的,其他都是可选的;并且所有其他的方式都是通过语音形式才能够表达出来的。

     原理3是对应原理:一个语言成分的语音充盈度跟它所负载意义内容的实在程度和所传递的信息量相互对应。语音充盈度表现为跟音段发音的到位程度密切相关的、具有可比性的相对音高、相对时长和相对音量的测算数据。其中相对音高是用百分比表示的调域跨度,这通常是以上线和/或下线的升降进行调节的。

     上述的原理3非常有意义。从中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变量推论:一个语言成分负载的意义或功能的增多表现为语音充盈度的增量叠加;而一个语言成分的语音充盈度的增量反映出所负载的意义或功能的增加。反则反是。

     我们通常所说的语音系统性应该具有双重意义:1、语音内部各层级成分自成系统;2、语音负载全部语言内容的总体表现都是有序的、有规律的,是成格局、成模式的。而后者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我们分析前者不应该是到此为止,而是为了后者准备条件,打下基础。因此,前面的分析只是刚刚迈开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的分析研究才是正剧的情节内容。

     语言在那里?在脑中,又在口中。人脑中的语言必须外化:不说出来就不会有交际作用。只有外化的语言才能被接受和理解。平常人们所说的三个平面的语言研究,语法、语义、语用,哪个能够离开语音这个最基础的平面?如果离开语音,它们将何以立足?所以我们不能忘记本源,要回归常识。绝不能对于语音说而不察,听而不闻。如同生命不能没有空气,语言不能没有语音。


七、分析范式

     选题设计:在语法、语义、语用的研究文献中选择实验分析的题目。首先要充分了解各家的论点、论据,明确认识采用实验证据在这个问题解决中的意义所在。以此为基础,做出周密细致的系列设计。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要充分鼓励跟其他领域的学者交流合作,共同进行实验研究的全部过程,包括选题、设计、实验、分析、结论。

     数据整理: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具体的韵律分析之前,特别是对于大样本测算的原始数据,首先要做出数据整理。剔除伪迹、排除离群值。同一发音人在某一项上出现离群值并不影响他在其他方面的正常数据。

     音高分析:以字音为基础。字调域-词调域-句调域(赫兹-半音-百分比)数据表。调域起伏图形(百分比单位。全部字调域按照韵律词划出虚线方框,图中字调域标示跨度,词调域标示上、下线,取上、下极限为句调域。可在图形底线加例句标示边界位置)。调域起伏图可表现字、词、句调域的联系。统计检验:平均值、标准差都要给出来。方差检验(单因素、多因素)。

     时长分析:字音长度停延率数据表(毫秒-百分比)。停延率柱形图(句中、句间停顿用空白柱形标出毫秒数;100%处加水平虚线标示;用竖虚线标示韵律词边界;必要时加例句)。柱形顶点联接线做为时长分布模型。统计检验同音高。

     音量分析:幅度积(能量;复合单位:md毫秒分贝))测量值和音量比数据表。音量比柱形图(100%处加水平虚线标示;用竖虚线标示韵律词边界;必要时加例句)。柱形顶点联接线做为音量分布模型。统计检验同音高。

     对于同一批语料录音,同时完成起伏度、停延率、音量比的分析(可以分别发表)。一定要避免数据图形不全的情况。这样便于全面把握韵律分布模式。使我们得到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对比分析,以及韵律匹配分析。在对比分析中,除了要看百分比数据的关系之外,还要注意百分比数据所依据的总值和平均值的对比。

     每一个字音在话语中的交际负担量不同,韵律成分的表现就有差别。在音高、时长、音量方面反映出来,就是增减的量化程度。通常的情况下,5%以下的差异还不明显,超过5%就开始明显起来,超过10%以上的差异就很值得关注了。韵律三要素的数据、图形都做好,展示在一起,结论自然就显现出来了。当然这要经过细心观察才能得到,因为观察是一切科学发现的基本途径。

     在对同一个(批)人的不同语气的语句做音高对比时,要把参加对比的对象所有的数据都包括进来,从中选取最大值为100%,最小值为0%,进行归一处理。(声调T值、元音V值计算同此。)不仅要观察这个对象成分在小范畴中的位置和表现,还要考察这个小范畴在全局中所处的位置和表现。


八、前景

      语法学者重视借助语音方面的证据,是从语法化的研究开始。实词的虚化是词语的一种历时变化过程。焦点的语音表现是语句的一种共时韵律模式。上文的原理3讲到:一个语言成分的语音充盈度跟它所负载意义内容的实在程度和所传递的信息量相互对应。实词虚化关系到所负载意义内容的实在程度;焦点表现跟所传递的信息量直接关联。二者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

      在语言研究中应该重视采信语音证据。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语言研究的不同层级,都离不开语音的基础,所以都应该增加语音的平面。语言的本源就是有声的。任何涉及语言的研究,离开语音,就是不完全的、有缺陷的、缺少实证的、先天不足的研究,是未完成的研究,是待结论的研究。过去的语言理论多是离开语音的平面,因此多是缺少实证基础的,基本上应是假说。我们可以有充分理由给予语音的发音和听辨的实证检验:证实者为理论;证伪者为谬论。使语言学回归本源,回归常识。

      语言中有那么多的系统、规则、原理,都是怎么来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无数的说话人不是用手投票,也不是用脚投票,而是用嘴投票。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世代相传,习惯优化,成为自然。优选论的名称本身就表明,没有绝对的规则。所谓规则,不过是择优选用的结果,是概率的表现。音变、语变,莫不如此。这种习惯的优化过程,现在还在进行中。

      我们应该追求基于真实的语言交际,面向社会语言生活的,完整的科学的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理论应该建立在经验实证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Bake,William& 陈平(1985)从“信息结构”的观点来看语言,《当代语言学》第2期(4-10)


沈家煊(2017)《<繁花>语言札记。附篇:汉语的韵律和节奏》,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王萍、石锋(2010)汉语普通话疑问句语调的起伏度,《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总16期),14-22。


陈怡、石锋(2011)汉语普通话强调焦点句的起伏度,《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总17期),9-19。


孙颖、石锋(2012)汉语普通话强调焦点句的停延率,《中国语音学报》第3期,70-76。


成瑶(2017)同型感叹句的时长分析,《汉语功能语调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张金爽(2017)三句式排比句群的实验分析,《汉语功能语调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石锋、王萍(2017)《汉语功能语调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石锋(2013)《语调格局——实验语言学的奠基石》,商务印书馆。


石锋(2008)《语音格局——语音学与音系学的交汇点》,商务印书馆。



编辑

夏子寒



点赞
收藏
表情
图片
附件